研修新课标,落实核心素养
一一记数学组新课标研修学习活动
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新课标下的课堂课例解读,新课标后的课例分析及教学应用场景的探讨等内容,成为一线老师热切关注的焦点。为了推动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能力的持续优化提升,支持课堂教学改革发展,唯亭实验小学全体数学老师于9月14日-16日,在线学习了由小盒老师携手全国知名数学教学专家,发起的“学习新课标,落实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新课标研修系列活动。
三天的在线学习,老师们共研修了六个主题的系列活动。分别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王永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二)》;中央民族大学理学院教授孙晓天《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学》;正高级教师,上海市数学特级教师,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原副院长曹培英《小学数学中的量感及其培养研究》;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兼职教授华应龙《新课标下的“小数意义”教学例谈》;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副主任孔凡哲《核心素养如何落地生根?》;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教培员,南京市张齐华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张齐华《双减背景下的“课堂转型”》。
通过学习,老师们认识到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不断钻研教材,学习新理念、新方法。赵丽老师研修发现,教师要选择能引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式。如:改变单一讲授式教学方式,注重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互动式等,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跨学科的主题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重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要整体分析数学内容本质和学生认知规律,合理整合教学内容,分析一主题一单元一课时的数学知识和核心素养主要表现。李海燕老师研修觉得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有许多非预期的因素,即便教师对学情考虑再充分,也有“无法预知”的场景发生,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灵活的教学机智,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一个好老师要专业地读懂教材,用心地读懂学生,智慧地读懂课堂,这样的课堂一定会充满活力。总之,新教材新理念,为我们教师提供了更宽广的舞台,也对我们每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愿我们每位教师都能践行课标理念,还原数学本色。
一审一校:李海燕
二审二校:李瑞芳
三审三校:张春燕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